西藏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里综合站
深耕科技攻关与示范推广 多举措筑牢产业根基
西藏自治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里综合站立足试验职能,以阿里地区草牧提质、增产、增效为目标,重点推进牧草新品种引进、科技攻关、示范推广及技术服务工作。西藏牧草体系工作启动以来,积极联合国家牧草体系拉萨综合试验站、西藏牧草体系首席专家及各岗位专家,开展中华羊茅等18种生态牧草的阿里适应性研究,完成披碱草、箭筈豌豆等5个西藏本地牧草品种的资源评价,引进的麦宾草、藏燕2号、高燕16等品种在阿里进行生产表现观测;通过系列攻关,成功筛选出3个抗寒抗旱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阿里高海拔适应优质牧草品种,为当地牧草产业发展夯实科技基础。
图为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阿里综合试验站核心试验区试验小区
同时,试验站以高产牧草技术集成与示范为重点,整合牧草体系及援藏牧草小组团示范资金,在噶尔、日土、革吉、改则、普兰5县建立示范点,累计示范“燕麦+箭筈豌豆”混播种植750亩;青海444、白燕7号、青引2号优质燕麦品种示范推广2000余亩,通过良种良法结合、创新种植模式及精细化管理,有效辐射带动周边种植户与合作社,提升技术推广的广度与深度。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地”融合模式,累计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1000余人次,覆盖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及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训累计培育种植能手40余名、机械操作能手5名,向种植户示范推广优质品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实用技术,切实帮助群众提升牧草种植效益,为当地畜牧业提质增效、生态改良及抗灾保畜发挥重要作用。
图为改则县燕豆混播示范点
图为阿里综合试验站团队人员与示范点技术人员开展牧草长势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