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成功引种培育大田牧草品种
有望成为高原牛羊的“生命草”“育肥草
4月初,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鲁巴村,室外温度最低零下10度左右。天然牧草还“躲”在土里不肯出来,一个个“援藏草”小嫩芽急着冲破冬季的束缚“探出脑袋”。
4月7日牧草即将破土
阿里地区海拔高,气压低,含氧量少,冬季极度寒冷且漫长,辐射强,降水稀少,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年平均气温不足零度,全年降水量少,且季节性强,极不利于植物生长。天然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平均近100亩天然草场才能承载一只绵羊单位。饲草匮乏成为制约当地畜牧业长远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难题。
2023年,围绕阿里地区“牧业要发展、草业必先行”的理念,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陕西省第十批援藏队,联合陕西林业集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阿里发改、农业等部门,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在阿里地区札达县底雅乡鲁巴村进行人工牧草引种培育。试验约一亩“援藏草”,经受了近半年干旱严冬考验,较自然牧草提前二十多天“展露锋芒”,分蘖量及长势超过预期,试验首获成功。
做人如草,草亦如人。援藏队员克服高原环境,扎根雪域,用顽强迎接挑战,用热情抵抗严寒,用责任破解困难,坚持问题导向引种培育牧草品种。该草在温度接近零下10度的自然环境,能够提早发芽生长,分蘖量几倍于去年,表现出极强的抗高寒、坑干旱、抗瘠薄、抗盐碱能力,有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援藏草”。
5月11日拉萨试验种牧草长势良好
鲁巴村于去年6月引种此牧草,7月正常发芽生长,发芽率接近98%。9月最大单株0.7斤,中等单株0.4斤,最小单株0.2斤。目前,牧草高度接近20公分(四月受当地牛羊啃食)。“援藏草”是一种多年生优质高产的畜禽饲料作物,也可用于高寒干旱地区防沙治沙、环境绿化。其适应性广、产量高、生长期长、管理粗放、成本投入低,适口性好,根系较为发达,耐寒又抗高温、辐射,对土壤无严格要求且可改良土壤,适合高原地区大田或荒山大面积栽培,也可在房前屋后、河边路旁、荒坡及其他废弃地种植。鲜草枝叶青嫩多汁,气味芳香,质地细软,经切碎或打浆后散发出清淡的黄瓜香味,畜禽喜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营养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消化率均高于一般牧草,可青饲、青贮,也可制成干草粉。开花期鲜草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24.3%,粗脂肪5.9%,粗纤维10.1%。干草粉可作为畜禽的蛋白、高矿物质和多维素营养的补充来源。干品粗蛋白含量为24.3%~26.5%,比饲用玉米、黑麦草、麦麸高1倍左右,比白三叶草、苏丹草、狼尾草高60%,比串叶松香草高10%。其粗纤维含量为13.7%,脂肪为4.5%,无氮浸出物为36.4%,灰分为16.3%。
5月14日鲁巴村牧草长势
该牧草引种试验成功,有望为高原地区培育一种适宜自然环境的大田牧草品种,成为高原牛羊的“生命草” “育肥草”,成为高原地区城市美化的“绿植草”,还可成为移民搬迁的“产业草”“致富草”,对填补阿里地区高原农牧产业空白,破解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带动发展数亿元草业、畜牧业产业项目,减轻天然草场承载压力,支撑舍饲畜牧业发展,促进生态恢复,促进固边兴边富民具有现实意义。
6月初鲁巴村牧草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