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要闻 >> 农牧动态 >> 正文

地区草业工作站持续推进优良饲草选育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03日     资料来源:草业工作站      点击数:次    【字体:

打印分享到:

畜牧业是阿里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饲草缺乏长期制约我地区畜牧业发展。为了切实解决饲草业生产中牧草种子“卡脖子”问题,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饲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推进牧草种子繁育工作。

近期,地区草业工作站技术人员及普兰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一行到普兰镇吉让村塔也组牧草品比试验点进行牧草生长期及长势监测。草业工作站站长塔给多吉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地讲解牧草田间管理、病种害的防治技术及牧草不同生长期的监测技术及数据采集。

根据实地测算,目前品比试验燕麦品种长势良好,各供试的品种在同等生长条件下表现略有差异,其中,早熟品种白燕2号、晚熟品种科纳长势及生产周期表现良好,青海44相对较差。青海44、白燕2号已进入种子蜡熟初期,科纳进入孕穗晚期。其中,白燕2号蜡熟期每亩平均鲜草产为1930.4公斤,平均每珠籽粒数为82粒;青海44蜡熟期每亩平均鲜草单产为1731.6公斤,平均每珠籽粒数为76粒;科纳孕穗期平均鲜草单产为1872.1公斤,平均每珠籽粒数为66粒。由于试验田里雀麦草、皮大麦等当地杂草的占优势,对燕麦草生长期受到一定影响。距离普兰县霜降期还有一个多月,各品种产量及种子成熟略有提高空间。

上一条:开展废弃农膜清理 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下一条:阿里地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地区级验收工作顺利完成